贵州公司用车,高山症与心脏 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时,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病症。 快速到达目的地未必是好事,我们的身体可能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,导致高原病的发生。 许多我的病人对旅游特感兴趣,其中一些人对高原地区的旅游胜地如中国四川的九寨沟,西藏的拉萨情有独钟,趋之若鹜。但是具备旅游常识的朋友都知道,即使是健康人突然处于高原环境,也容易出现高原反应,甚至患上高原病(又称高山症)。心脏病患者更是担心自己能否承受高原地区的旅行。 高原的特点是气温低、空气稀薄、大气压和氧分压低。当人从海拔低的地区初进入高原,身体会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变化。呼吸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加快,心输出量和肺通气量增加。缺氧刺激造血系统生成更多的红细胞,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。这些变化的幅度会因上升的速度,缺氧水平,适应能力,个人年龄,基因等方面的差异而大相径庭。 急性高原病症状 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(海拔3000米以上)地区时,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病症。初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人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。其症状发作高峰约在**初6-12小时内,一般表现为头晕眼花、头痛、精神恍惚,记忆、思维能力减退,失眠多梦;胃肠道不适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;心悸、气短、虚弱;部分人还会口唇紫绀、血压升高。这些症状一般在登山后1-2天表现明显,以后逐渐减轻,一周内基本消失。少数人症状急剧加重并发展为可能致命的肺水肿或脑水肿。 据美国一篇报道显示: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42%,1850米至2750米为22%。容易发作高原病的因素包括过去有高原病史,长期居住于海拔900米以下的地区,过度劳累以及原来患有心肺**。 年龄大并不意味着更可能患高原病,与年轻人相比,50岁以上的人罹患概率更低。儿童和发病率相同。发病率的高低没有性别差异,但是男性更容易产生高原肺水肿。体能训练对预防高原病没有作用。一些常见**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以及妊娠对高原病的发生没明显影响。 高原脑水肿和肺水肿属于高原病的末期严重表现需要紧急救治。脑水肿病人会出现步态不稳、运动失调、精神混乱,**不省人事,甚至脑**。肺水肿病人表现为胸闷、呼吸困难、口唇紫绀、只能端坐而不能平躺、咳嗽、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。 高原病的治疗依病情轻重而定。轻度高原病只要停止继续升高并休息就可以不药而愈。中度病况可以服用乙酰唑胺(acetazolamide)、止痛剂、止吐剂来治疗各种症状。严重肺水肿应马上给予氧气,在轻微劳动下尽快降低高度,转送到较低海拔区域。休息2-3天后可试行再次攀登。**以缓慢、渐进的方式前进。 高原脑水肿患者也要立即减低高度,同时给予氧气、糖皮质激素(如地塞米松,dexamethrone)或乙酰唑胺(acetazolamide)。